中国美术家注册查询网
    
站内查询:
文艺评论

评论:你连艺术都不懂,还想把生活过成艺术?

作者:东北新闻网 | 责任编辑:CRAA | 发布时间:1/26/2018

你连艺术都不懂,还想把生活过成艺术? 

  不懂装懂,你们这群人累不累啊

  逛博物馆、看画展的时候,你一定这样吐槽过无数次了。

  但今天我想说的是——有可能不是人家装懂,而是真懂。

  不是别人装逼,而是人家真牛逼。

  我就看不惯这事。

点击进入下一页

  我的朋友鸡毛就经常逛博物馆,他教了我们几招。

  朋友们马上满血复活,牛逼的场面根本控制不住。好像达芬奇是他们小区物业大爷,提香在他小区门口开超市,高更、梵高干架的时候,他还拉过架一样。

  现在,我就把秘诀告诉你们,这秘诀就藏在姜松的《博物馆里的活色生香》和《博物馆里的巅峰对决》里。

  让你们也找一下牛逼的感觉。

  1.艺术潮流天天变,你根本看不懂

  因为你只看到了它的外表,没看透它骨子里的风骚。

  很多人讨厌看艺术的时候讲流派、讲主义,

  ——吃几碗干饭,你自己没点数吗,充什么大尾巴狼。

  不过,人家真的懂这个。

点击进入下一页

  姜松从小喜欢博物馆和艺术史,参观过世界上数百个博物馆,把“普及博物馆通识做为一生的追求”,他曾为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英特尔公司中国区总裁杨旭、著名指挥家杨鸿年等名人讲解过国内外的很多博物馆。

  现在,人家写书谈艺术,可不是刷存在感。人家是有感于国内博物馆通识教育的缺失,创作了这套书。故事主题、语言风格、版式设计到定价,都相当亲民。

  好过分啊,我听到后的第一反应就是:

  这是真的。

  因为你是拿艺术装样子,除非撩妹撩汉,你根本想不起艺术这回事。

  人家是真下功夫的。

  所以,你们注意力不对等。

  有两个事儿,你一定要看透:

  第一,艺术是活人创作的,艺术家有七情六欲。

  艺术作品的背后,储备着海量的八卦。“活色生香”一词也是从这里面引申来的。姜松说,自文艺复兴以来,艺术的赞助人主要是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教会,另外一部分就是皇家和贵族。简单来说《活色生香》这本书是在讲述艺术家与艺术赞助人这之间的关系,《巅峰对决》,这这本书是讲述艺术的流派的不同。看完“八卦”再逛博物馆,你看的就是活生生的人和事了。

  第二,艺术品是给活人看的,所以读者也有七情六欲

  当然,不排除有的朋友就是喜欢学术书的深奥艰涩,喜欢教科书的枯燥呆板,但我好容易毕业工作,可不想自己找虐。大部分人还是喜欢听故事的,现代人也不会是焚香沐浴、正襟危坐欣赏艺术。我们可能会在洗手间刷屏、在床上翻看艺术书,或者在沙发上看电视,我们百无聊赖的时候看,怒不可遏的时候看、悲痛欲绝的时候看,这时候艺术欣赏就必然掺杂了当下的、新的生产要素在里面。

  当代美学教育家蒋勋就说过, 我不想把《红楼梦》弄得那么伟大,《红楼梦》最大的魅力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羁绊

  所以,姜松的艺术欣赏里,没有乏味的艺术概念,没有无中生有的脑补,而是带着“风骚”之心,设身处去体会每一副作品、每一个人物背后的故事。对我们俗人来说,艺术就像冯唐内心的肿胀。

  姜松也就把博物馆里的作品人物,变成我们暗恋的女神,前世的情人、或是我们的同学、朋友。他用最贴近生活的视角,解读作品背后看不到的悲喜——或者是羡慕嫉妒恨、或是空虚寂寞冷悲喜,为我们的平凡生活提供启发。

  2.原来的作品没看懂,又有大师作品载入了史册

  让博物馆的东西《活色生香》,才是正确看待博物馆的方法

  这样的人还不少,你说古典派他懂。你问他印象派,他也懂,

  真找个作品来,让他讲讲,他就懵逼了——每一样都没看明白,因为现在大师作品太多了。擦,不懂你早说啊。

  其实,博物馆艺术品的生命和我们的生命是不对称的。

  庄子那年代,所有信息加起来,估计一个U盘就拷贝了。

  就这样,他还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用现代话说,就是人生苦短,何必表演。

  现在,信息是爆炸的,画画的比看画的多。你应该做的不是看懂每一个艺术,而是找到艺术背后的人性,

  安替就说过, 当遇到信息过载,不要面对信息,而要面对人。信息不重要,信息承载人才最重要。

  在博物馆里看艺术时,我们不是面对作品,而是面对作品背后的承载者,背后的人性。只有这样,你才能用最生动、最鲜活的方式,得到绘画中最重要的信息。

  打个比方,你想了解洛可可风格,那你就离不开路易十五的“红颜祸水”。为什么?因为蓬皮杜夫人就是“洛可可艺术”这一信息的承载者啊。

  书中,姜松带你先来到慕尼黑老绘画陈列馆,去看看这个女人到底有多大魅力,到底用了哪四大招数扑倒了路易十五。

  接着,我们再到凡尔赛宫认识一下玉树临风的路易十五,了解太阳王路易十四为什么会传位于他,他又为何说出了那句“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的名言。

  这样看博物馆,是不是给力多了?

  3.你觉得自己懂得多,可是让你说你又说不出

  因为你没有解读力

  还有人和我聊天,觉得自己懂得多,就是不会“花言巧语”。

  这我必须说实话了。

  你可别信什么“腹中有书气自华”,你腹中有书,不言不语,隔着肚皮谁也看不出来啊。人的肚子容量有限,面对艺术品,就看谁能快速调用信息、“天马行空”地表达出来。

  怎样做,才是解读艺术的正确方式呢?

  接受访谈时,姜松可就明说了。

  一是调动背后的故事。博物馆里的艺术品,除了艺术的水准之外,想要解读那种含义、象征、暗喻和蕴含的丰富意义,你得先要调动这些故事。一件艺术品,从创作到后期流传的漫长过程都有海量故事。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故事,还原艺术家的创作场景,我们甚至能够看得比艺术家本人更清楚。

  二是和作者交朋友。就像辩护律师一样,站在作者当事人的立场上,被这个人感动了,让自己的情绪都围绕着当事人,就跟梵高、达芬奇、提香啊,成为朋友了。把自己真正融进去了,遇到这样一件事,换做是凡高、达芬奇,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你都能够想到这一步。这就像演员一样,你得入戏。

  三是把自己的感受拿出来。看完了艺术品,然后讲给别人听,不管是你在朋友圈里分享,还是跟你的朋友们喷唾沫星子,都是一种再学习。解读艺术的最后这步,就是重新学习、重新领悟的过程,那么之后呢,就是把自己的感受拿出来跟大家分享。

  换句话说,艺术家放了个筐,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能说的不能说的,敢说的不敢说的,他都放进去了。千百年过去了,时代变了,当时创作的环境也改变了。我们逛博物馆,就得通过自己的解读力和阅读经验,把这些东西再翻腾出来,就着他的故事、我们的酒,哭一把、笑一回。

  4.面对画作,不知道从哪里看,怎么看

  那就试试横向、纵向多比较,来个《巅峰对决》。

  我们都听过一句话——人比人,气死人

  其实,这是错的。

  在观看画作时,你就是要多比,哪怕是关公战秦琼。

  因为,多比较,你才能发现以前忽视的地方——那些没有说出来的地方,熟视无睹的地方、有违常规的地方,里面暗含着很多信息。

  这些信息,都会直接影响你的逛博物馆的质量。

  所以,如果你只是看,不自己在心里总结、比较和梳理,很可能看得越多,脑子越迷糊。

  有三件事,你一定要做。

  第一,逛博物馆,看到一个作品时,了解清楚相关信息。问讲解员、问书本、问网络,问清楚这个作品的背景信息,也要了解创作流传至今衍生的八卦新闻。这会让你的解读最大程度地还原作品的方方面面。

  第二,拿着作品和他的其他作品、同题材作品、同时代作品比,找相同找不同。只有知道了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题材,才能知道解读的方向在哪里。

  第三,比较完之后,讲给朋友们听。这有点像白居易写诗征集不识字的老太太意见一样。你可以问你的朋友们,这样讲怎么样?哪些地方讲的透彻有趣,哪些地方没讲透?

  我们常常觉得同行是冤家。

  因为,艺术家们都吃这碗饭,你吃的多了,我的就少了。

  但是姜松告诉了我一个道理——在艺术界,同行不是你的冤家,而是你的吉祥物。

  就像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的壁画创作竞争一样,在你上我下的竞争中,双方都登峰造极,创作了巅峰作品。当老米发现达芬奇的《安吉亚里之战》壁画功亏一篑时,米开朗琪罗也黯然神伤,失去了进一步创作《卡西纳之战》的兴趣。就这样,万众瞩目的巅峰对决戛然而止。这种英雄之间惺惺相惜,大概只有你和对手互相理解。

  所以,《巅峰对决》不是为了搞关系,不是为了消灭对方,而是为了双赢。各自创作出前所未有的作品,达到艺术形式的巅峰。

  我说了这么多,你肯定想也和姜松一样玩转艺术,把日子过成艺术。

  2018年,给自己一个看懂艺术的机会,一个把日子过成艺术的机会。

新闻来源:中国美术家注册网

中国美术家注册查询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美术家注册查询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美术家注册查询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消息来源:中国美术家注册查询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消息来源:XXX”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