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注册查询网
    
站内查询:
名家访谈

怒放的生命

——记中国美协会员,著名画家、收藏家,合肥市美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王衍平先生

作者:伍先飞 | 责任编辑:CRAA | 发布时间:12/25/2016

 

 


【人物档案】王衍平,男,笔名衍子、万和门主人,斋号十砚精舍,1962年生,祖籍山西太原,生于庐江,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成人研究生班国画系。

工作单位:合肥市文联美术家协会。

现任职务:合肥市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安徽工笔学会副秘书长、安徽省美协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合肥市巢湖艺术馆馆长、合肥市政协常委、合肥市政协书画院副秘书长。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收藏家协会艺术品专委会名誉会长。

安徽省首届工艺名人、省级工艺师、国家级美术师。2003年,中国画作品《家山真意趣》入选全国美展;

2012年10月作品《亮节》入选为《第四届安徽美术大展-中国画作品展》、获第五届安徽美术大展铜奖;

2014年,中国画作品《大岳千秋》入选全国美展“中国梦·强军梦”八一建军节书画展;

2014年安徽美术年度庆典,被授予“安徽最具艺术市场潜力艺术家;

2015年,中国画作品《雪净万年松》入展全国美协“中国梦·黄山魂”书画展金奖;

2015年,被授予“安徽省最具有实力”的艺术家称号,并在省电视台颁奖;

作品曾参加“写意精神—新安画派古今中国画创作高峰论坛暨学术邀请展”、“皖风徽韵—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名家邀请展”、“‘时代·精彩’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中国画百名家邀请展”……

曾多次参加由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组织赴俄罗斯、美国、欧洲、英国、韩国、日本、台湾等地举办徽风画展,作品被国内外有关单位和收藏家收藏。

1997年创建安徽省内首家民办艺术展馆——皖中奇石艺术馆;2003年创建安徽第一座也是最大的私立艺术馆——巢湖艺术馆,为艺术界和收藏界搭建了一座很好的交流平台,填补了巢湖市无艺术馆的空白,提升了城市文化品味和功能上的不足……

印象王衍平

谦和儒雅、睿智博学、风趣大气、胸怀宽博……举手投足间尽显智者的从容和学者的风范。与他相对而坐,总能够让你产生一种浮躁退去、宁静升起、充实快乐的感觉——这是著名收藏家、画家王衍平给人的第一印象。

和大多收藏家不同,王衍平收藏,是收藏品格、文化和历史,然后建起私人艺术馆,将巨多收藏精品陈列其中,免费供人观赏;

和大多画家不同,王衍平创作,是用自己的智慧与执着,是以自己的学养与艺术,丰富了中国画的笔墨语言,改变了中国画传统的审美模式,并赋予其作品以强烈的时代气息!

翻开新近出版的《王衍平作品集》,那令无数人倍感熟悉并记忆深刻的山水、花鸟、人物便纷纷进入眼帘——《家山真意趣》《大岳千秋》《雪净万年松》《好风春晓》《听涛图》《亮节》《寒林图》《罗汉》……这些作品,大多入展全国美展并获奖!

曾有著名画家、美术评论家著文这样评介王衍平:

他是一位将自己的追求与时代精神、民族特质融在一起的画家!

他是一位一直坚守了中国画与中国画家民族根性的画家!

他是一位用快乐和悲怆在不断燃烧着自己的画家!

……

于是,突然间我也生发出了对王衍平的种种疑惑:

他何来这种悠远的艺术思想?

他何来如此纯粹的艺术情怀?

他何来这种精湛的艺术手法?

……

当我循着他的成长足迹,去寻找着属于他的旧日记忆时,阒然之间,我有种顿悟的感觉:顿悟于他所收藏的、所创作的艺术品,之所以都能跃动着生命的光焰、充盈着生命的激情、彰显着生命的状态,都是缘于他将全部身心和生命感觉融入到了收藏与创作之中!

一、 灵乡秀水育英才




安徽桐城自古众孕人杰。清康、雍、乾三朝鼎盛时期,桐城出了一对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

之所以将笔触伸向这里,主要原因在于,王衍平的祖母,就是桐城籍张氏的后人。

王衍平的祖父王应成,字:德园,号:方宏、登子,祖籍山西太原,生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自幼随父迁居安徽桐城,后又移居庐江冷水关平山王家冲。

祖父谦恭好学,诵古籍、善诗词、爱收藏、精通算术和中医学,平生以教学行医为生,坚持信念,皓首穷经。当年,祖父在桐城教私塾,业余爱好就是研究收藏。他从最初的古籍善本、名家字画收藏开始,发展到后来的钱币、瓷器等,玩得是如醉如痴,并玩出了学问、成就和名气,朱熹手书“理学家风”美誉。

桐城自古文风蔚然,“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影响深远。当博学的祖父和文人的后裔联姻后,他们孕育出来的,自然是一颗无与伦比的智慧之果。

王衍平的父亲王坤江先生,名庆雨,生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在天赋与智慧生命的启示上,正好验证了遗传科学的重要性和真实性。作为名门的后裔,祖母血管里流淌着的晋、徽血液,加上祖父的聪慧,灌溉并滋养着他的父亲,让父亲在一种唯美的状态中完成了人生的美育启蒙与人格锻造。

显赫荣耀的家庭背景,博大严谨的家学传统,以及童年时代与经史典籍的接触,使得父亲自小就一直显露出过人的涵养和超凡脱俗的品质。父亲十岁的时候,在祖父的影响下就开始研究古钱币、瓷玉及邮票,并学着收藏。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父亲积极报名参加了志愿军。战争结束后,父亲回到了家乡,作为人民功臣,他被安排在钟山铁矿工作。因工作需要,后又被调往合肥(三角县)、宿松、舒城等地,最后辗转调回至庐江县交通部门。

那时候,王衍平一直跟着父亲过着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直至1969年,母亲响应号召,带着三个孩子、运了一货车父亲的藏书、字画和建房木材,从宿松回到了老家冷水关平山王家冲,全家才算安定下来。

在王衍平的记忆里,母亲宋昌兰身材瘦小孱弱,但却非常伟大。她清秀、美丽,有大家闺秀气质。母亲作为童养媳来到王家,虽然没有读过书,可她为人善良,勤劳俭朴,性格和蔼,宽厚仁慈,任劳任怨,博爱正直,传承了东方女性的所有美德。当年家穷,为了能让孩子们吃饱,她想方设法,甚至宁可自己挨饿。在对待子女的教育方面,她要求很严。

回到农村后,母亲在老房子门前屋后种上花草,将空地翻成菜园,种上吃不完的时令菜。在冲里,母亲和左邻右舍相处得非常融洽,那时候的王家,可以说是方圆几里最受人尊敬的家庭!

因为家庭有母亲维系着,父亲就一心放在工作上。父亲爱好广泛,勤奋好学,尤其对文学、收藏、绘画情有独钟。业余时间,他诵读历史经典名著、钻研收藏知识、临习名家碑帖,偶尔性情所致,父亲展纸研磨,信手拈来,借画抒怀。

因父亲有深厚的古文学功底,加上熟读画论,广收博纳,师古造化,所以,虽说他是随性作画,但构图巧妙严谨、饱满充实,笔墨率性自由、雄浑丰富,意境寄寓深邃、隽永含蓄……

因为喜爱收藏,父亲有幸结识了光元鲲、申茂之、王石岑、童雪鸿等一大批省内艺术家,与他们交往甚密,亦师亦友。在他们的影响下,父亲也开始潜心书画艺术、古籍善本的收藏,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古玩市场开始渐次复兴。喜欢古玩的父亲,如鱼得水般畅快。在古玩奇石方面,他与南京的刘水、广西的游国权、山东的陈东升、安徽的孙淮滨、郑州的李广岭、上海的高新村等收藏名家进行了首度合作,开始研究、探讨灵璧石的市场开发,从此爱石痴石;在书画艺术品收藏方面,父亲与沈子芳、朱帮发、王谷平、罗积叶等一大批巢籍艺术家们长期相互学习、交流合作,进行艺术品的收藏与探讨……

父亲继承了家学传统,惜石爱画如命,即使在家庭经济极其拮据时,宁可节衣省食,也痴迷于收藏,有时断粮断炊,他也不出售一件藏品。他的人生目标是“惜每一件藏品,懂每一幅字画”;他的人生格言是“收藏只为爱好,收藏只为传承。”

父亲是一个正直、豁达、乐观、坚毅之人。父亲在部队曾当过教导员,为官清廉,除了继承了祖父的意志,除了收集了大批古钱币、古玩字画以及两袖清风之外,别无所有。

正因为这样,及至到1962年7月王衍平出生时,家里还是一贫如洗,连吃顿饱饭都是一种奢望。


二、 一支彩笔绘芳华


在王衍平的印象里,关于少年时代的记忆,只与“疼痛”有关!

在王衍平6岁时,父亲便开始教他背诵三字经、千字文等千古相传的经史典籍;7岁的时候,父亲就开始教他练毛笔字、画画。父亲总以做人的积极态度来对待学问,严谨务实,有时近乎有些苛刻。

那时候,父亲带着小衍平在舒城时,偶尔送至县图书馆、少年宫去,让他感受那种学习和文化的氛围。最让小衍平难以接受的是,父亲总是将他“关”在家里,让他临习碑帖、诵读诗文、临摹《芥子园画谱》。

沉浸在这样的艺术氛围之中,春风化雨,王衍平身上的每个细胞都被艺术浸透着。1970年,父亲根据王衍平的悟性及自身特质,开始对他进行扎实的书画基本功训练。父亲不仅教他书画技法,还启发他以通过学习书画来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书香门第的清雅,醇厚质朴的家风,让充满聪慧和灵气的王衍平,从小得到一种心灵和精神的撞击。陶冶在自由灵性的精神状态中,他“疼痛”的生活和成长着。

尽管当时家庭生活十分困难,时常饿肚子,但王家冲的自然风光,冷水关的山岗情韵、以及河湖的美丽,都给王衍平带来了无限的迷恋,成为他成长中一段最重要的记忆。

他的童年和少年,就被痴情地留在了田野里、山坡上、河湖边、路途中……

由于学龄前在家自由的书写或者涂鸦,王衍平上小学后,家中的那种书写或涂鸦早已不能满足他的需求和欲望了。以至于他的书本上只要有一点点空白的地方,都被他画得满满的。

因为字写得好,画画得像,王衍平成了老师最宠爱的学生之一,时常被老师表扬。

从那时起,他就开始有意识的积蓄点零花钱,去买小人书。稍大点时,王衍平就开始描摹小人书上的人物肖像,并给小人书上的人物、自然景色添加颜色。

中学阶段,正是“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时期,能写会画的王衍平,成了学校里负责宣传的主要力量,整天抄写黑板报、画刊头,沉醉在书写的惬意之中。

1978年中学毕业后,王衍平以自身优越的条件走进了军营,凭着自己的素质、机灵和勤奋,被分到到首长身边当了一名勤务兵。

部队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让潜藏在王衍平内心深处的那株艺术幼苗犹如久旱被淋上了甘露一般。由于他能写会画,不久,就成了军营文化骨干。除了训练、执勤外,业余时间,王衍平就是看书、读报、写日志、临帖、摹画。

1979年,王衍平参加了对越自卫还击战。这种磨练,转而上升为对生命与意志力所进行的双重考验,让他不仅学会了坚强、刚强和顽强,更让他树立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

上天似乎早已赋予了他洞察艺术真谛的聪颖。这段时间,他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了一大批反映部队题材的书画作品,并将其中一些作品寄往《军区报》、《解放军报》等报刊杂志,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的绘画作品终于被报刊陆续刊发出来。

他被上级领导和战友们亲切地称为“战地画家”。

绘画作品得以在军报上发表,给了王衍平极大的信心和鼓舞。从此,在书法和绘画面前,他开始爱上了绘画,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犹如鹰隼试翼,王衍平在人生和艺术的天空中旋出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三、澄怀观道悟理法

在王衍平艺术轨迹中,庐江是重要驿站。

王衍平从部队转业后,首先进入安徽省汽运交通学校学习,毕业后,分在和县,后调至庐江县汽车站工作。

因为父亲是车站书记,廉洁自律,使王衍平受到了不公平待遇。调到汽车站后,他被安排去做焊工。

有一天,他终于按捺不住对母亲说:“妈,这样长久下去,将来孩子连个老婆都找不到!”

母亲试图将这个意思告诉父亲,哪知父亲一听便说:“谁让他是我的儿子?他只能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那时候,虽然王衍平已经参加工作了,但父亲对他管教还是很严。父亲给他规定:不准留长发、戴墨镜、穿喇叭裤、挂bb机……

无奈之下,王衍平只好将自己的所有委屈全部咽回肚内。他不甘平庸,善于拼搏,对于气节、操守、理想、拼搏、奋斗、治学、做人等方面,他都是不屈不挠的。他所追求的,就是要在事业、品行两个方面都达到更高境界!

即使做焊工,他也力求做得最好。在上班之余,他仍然默默地坚持着看书、画画。鉴于他的责任心和突出表现,不久,他被车站安排去开大客车,跑长途。

有一次,车站工会要出黑板报,需要能写会画之人。这时,就有人向领导反映:有个司机不仅能写会画,还会雕刻、武术、唱歌、跳舞…


车站站长一听还有这等人才,就叫他去试试。结果,黑板报一出,反响不小。站长说:“你小子怎么会这样多才多艺?是在部队学的?……”

王衍平微笑着点点头。他没曾想到,自己的命运就在那微笑间发生了改变——开车两年半后,他被调到车站工会负责宣传工作。

以从事文化宣传工作的便利,王衍平结识了省内一大批艺术名家、收藏名家,通过与他们的接触,他对艺术的真谛有了更深的领悟。

为了工作需要,王衍平还学会了吹拉弹唱和诗词歌赋以及摄影等。他经常组织一些文艺演出、开展一些书画展赛活动、走访慰问老同志……给单位挣得了很多荣誉。

王衍平在工会办公室当干事,一干就是八年!八年“抗战”,他提高了身心修养,获得了灵魂锤炼,虽苦尤乐。

更重要的是,在这里,王衍平讴歌时代、赞美生活,创作和发表了一大批反映运输工人之美的绘画作品。见到王衍平创作的这些作品,单位领导和同事都对他说:“你应该走上职业绘画之路……你必须去上学深造!”

或许是不经意的一句恭维与赞美,却给王衍平那颗平静的心带来了悸动。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198911,他考上了中国美院中国画成人研究生班,师承慰晓蓉、董文运、仁量等教授。

在慰晓蓉、何加林、韩璐等教授的耳提面授下,王衍平干渴般一头扎进绘画艺术的海洋里,贪婪地饱吸着中外美术史、色彩、构成、透视等等相关知识。他在读书中澄怀观道,悟化艺道,用思想的灵光照亮自己的前行的道路。

这种学习,不仅让他在中国画的创作技法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也让他在表达自我绘画语境上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以全新的思维、学识、形式、笔墨、技法与结构,创作出洋溢着当代诗情、富于独特韵味的山水画作品。

于是,他与山水画,就这样结下了一世情缘!

 四、手执圭臬塑玉质

生长于庐州文化宗源之庐江,锤炼于灿烂辉煌之京城,求索于激扬浪漫之杭州,南北中三地文化因子,归聚于他一人之身,凝聚成他独特的人格魅力与无上才情。

因为父亲业余时间一心搞收藏,家里每一分钱都被他花在了收藏上,致使家里很“穷”。王衍平从美院毕业后,为了改变家里生活状态,他停薪留职,带领单位一帮职工子女创办了“庐江圣宝玉雕石雕工艺厂”。

与玉雕艺术的结缘至此而始!那一天,当王衍平带着新奇的目光打量着自己创作出来的各式各样的玉雕作品时,他并不知道,这些形形色色的玉雕作品,竟然会成为他生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竟然会成为他一生的事业根基所在!

王衍平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研究生毕业后,他又花很多的时间沉染在古典名著、诗词歌赋、哲学美学之中,正如朋友称呼的那样:“王博士左边肚子里装着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知识,右边肚子里储藏着世界各国的文化艺术,合起来就是满肚子学问。”

这些知识,让王衍平多了一种洞察世态于精微的厚重感。

谁也不会相信,王衍平并没有拜师学过雕刻。他的灵性使他对雕刻有种天性的解悟,几十年的兴趣爱好在执着追求中水到渠成,使他在书法、绘画、雕刻、音乐等领域皆自成个性,才气飞扬。

由于思想活络,善于管理,懂得经营,精于雕刻,王衍平将玉雕厂办得红红火火。他用独特的设计理念赋予了“玉”以新的生命,还“玉”以真正的价值,创“玉”以更多的文化元素,使自己在与“玉”的不断亲密接触中,也染上了“玉”的品质,使自己的身心得到了一种升华。

他所刻的罗汉、千手观音、香石茶壶等,形神皆备、栩栩如生,饮誉国内外,深受海内外藏家们的喜爱。

在这一基础上,他又投资创办了城市雕塑厂。他以独特的创意和设计,揉合着精湛的工艺,创造出完美的城雕艺术作品,装点着城市,使自己的铜雕、石雕等作品,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

或许是文学、艺术润泽了他的情怀,王衍平就如同一株立于山林中的秀木。他的情怀与聪慧,都让他卓尔不群,悄然于世俗之上。

对于这一时期的回顾,应当说是王衍平美术创作的一个全新过程。虽然之后他在个人艺术创作形式上转向了雕刻,但美术创作在某种层面上已经充实了他雕刻艺术创作的实力,促进他玉雕艺术风格的形成。

而扎实的美术功底以及个人的智慧和勤奋,已经展露了王衍平从书法、绘画跨向雕刻后的卓越才情。

不久,他就被评为安徽首批工艺美术名人!

五、汲古撷粹话沧桑

父亲影响王衍平的,不止是为人、为艺,还有收藏、玩石。

父亲钟情收藏。看着父亲整天沉浸在古玩里的那种惬意神态,王衍平时常被感动,及至被感染。

1986年开始,王衍平就经常和父亲一道绘画,一起研究、学习,一起收藏。

收藏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它不仅要收藏家懂历史,还要懂文物。

和其他收藏家不同,王衍平除了收藏文玩之外,就是收藏文化、智慧、修养以及淡泊的心态。

刚开始玩收藏,害怕买到赝品,为了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准,王衍平读遍了古今中外有关收藏鉴赏方面的书籍,对《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和《石渠宝笈》中介绍的各大博物馆和文物商店的藏品几乎了如指掌。

近年来,真正值得收藏的东西是越来越少,也越来越难找。想在文玩市场“捡漏”也很难。为了淘到好东西,王衍平经常走村串户,走民间收藏之路。能淘到好东西,完全靠的是自己的眼力、实力与魄力。

这期间,他所经历的甜酸苦辣没有人知道。不过,当凝聚着时代与地方特色的一件件藏品展现在他的眼前时,就如同一段段历史真实地再现。

经过多年的呕心沥血,经过三代人的不懈努力,王衍平家共收藏了我国历史上自夏朝开始直到民国等每个不同朝代的瓷器、青铜器、字画、古籍、钱币、玉器、牙雕、奇石、矾红、杂件以及雪山玛瑙、邮票等文玩多达数千件。

王衍平是一个有良心的好古学者。在他看来,他的每一件收藏品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而每一个故事又都依附着自己的生命!

痴迷集石,让王衍平不仅满山遍野地寻找石,还在埋头研究石。他先后在全国各地专业报刊发表奇石研究论文二十多篇,所创立的“圆、润、雄、浑、声、形、色”的鉴石理论,与传统的“皱、瘦、漏、透”四字互为补充,成为现今奇石界公认的评鉴标准,在全国赏石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他所收藏的奇石,先后十多次在全国大型石展中获奖,其中黑磬石《春蚕》在全国第二、三、四届奇石博览会中均获好评,获得金奖。

不过,每当自己静静地面对满屋子的奇形怪石时,他的心里就会生发出一名莫名的冲动:这些石头,要是有个“家”该有多好啊!

王衍平说:“玩石使人崇高。石头是无言的,也是坚不可摧的,人只要具有石头的硬性,那么就不会有攻不破的难关;石头富有灵气,它象征着一种永恒。”

正是对石头这种独到的理解,才有了他对石头的独特的钟爱;

正因为玩石使自己变得崇高,才有了他也赋予了收藏石头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1996年6月,王衍平和夫人罗成宣投资了一百二十五万元,在庐江县城东段、三国名将周瑜陵园内,建造落成了一座占地三百五十平方米三层仿古建筑“皖中奇石艺术馆”,于1997年香港回归日开馆,免费供人观赏。

这是安徽省最早的一个艺术馆。

这是安徽省第一个由个人出资建设的艺术馆!

艺术与生命交织在一起,在这里绽放出美丽的光泽!

歌德说过:“收藏家是世界上最幸福和最快乐的人。”

为什么幸福和快乐?是他拥有或者占有了吗?

王衍平说:不是!

那么,收藏家的快乐究竟在哪里?

王衍平说:收藏的真正快乐和幸福,是那种收藏的充实过程,是蕴含在玩摩和研究之内,像张伯驹那样,不惜一切去收藏珍贵的文物,然后,将文物统统奉献给国家……

2003年,王衍平又投几千万巨资,在巢湖市健康东路和世纪大道交界处,兴建安徽第一座也是最大的一座私立艺术馆——巢湖艺术馆。

走进艺术馆,看着那古色古香的廊柱门庭,那极具民族特色的古风装饰,那各式各样的古董文玩,仿佛时光瞬间倒流了百年千载,把人带进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世界。那古朴的气息、那窗外射进的已褪去现代色彩的阳光,都无可阻挡地在你生命深处弥散、触动,那样亲切温和,你整个人都溶化于莫名的感动中,那是一种长久丢失又找回家园的感觉……

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汪洋、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陈锦华、原安徽省长王三运、原安徽省委书记黄璜、卢荣景等人,多次视察了“巢湖艺术馆”。

对于这一现象,王衍平说:“这两座艺术馆,都不是我个人的,它属于这个社会。而我,只是为巢湖的文化艺术事业做出了力所能及的一点事情而已。”

两座艺术馆自开馆以来,成功举办大大小小近百次画展、艺术品展、文艺美术作品交流会、研讨会等一系列文化艺术活动,为艺术界和收藏界搭建了一座交流平台,填补了巢湖市无艺术馆的空白,提升了城市文化品味和功能上的不足……

六、碧血丹心孕墨香

如果说人生是一种宿命的话,我相信,王衍平能成为当今我省画坛有一定影响的画家,是命运的安排!

他那起伏跌宕的人生体验,赋予了他独特的人生感悟!

他曾走进自然,体悟过自然的性格;他曾紧握钢枪,感受过男人的刚毅;他曾雕刻过玉石,懂得了玉石的品质;他曾抚摸过石头,掌握着石头的秉性;他曾走遍山川,谙熟山川的灵气;他曾在专业院校里学过美术,熟悉艺术的感觉;他曾进行过多年艺术创作,轻松掌握色彩绘画的技巧;他还精通音乐、书法、诗词、歌赋、唱歌……而今,当他调动自己的所有特长来服务于绘画创作的时候,那种娴熟的驾驭能力,已经超出常人!

况且,他情感丰富,善于思辨、观察。他每时每刻都在寻求着个人艺术生命的不断突破。他对山川的情怀,显得浓烈和奔放。

大凡创作出不朽经典作品的画家,他对人生对艺术都有独到的思考。早年,王衍平曾拜访过新金陵派大家林散之、尉天池、喻继高、亚明等先生,后又溯源而上,追求历代艺术大家的思想艺术。通过寻找,他突然发现,历史上所有的绘画大师,他们于技法形式之外,注重的也是思想的独立和精神的自由。比如:石涛善于墨彩,得山水之韵;李成惜墨如金,得山的骨干;渐江精于笔法,得山川之神;范宽对景造意,写山真骨;郭熙自放胸臆,得峰崖耸拔;潘天寿布局奇险,得出奇造险……

驻足在这些大师们的艺术作品面前,王衍平心思智化,心潮难平。无论是他们的大美内涵,还是时空意识、造型结构、娴熟技法,都让他在独立于艺术之外,体会到了生命的足迹与光芒!

于是,他走上了师今人、师古人、师造化之路!

当年,收藏奇石时,他就曾走过很多山水。近些年来,为了画画,为了写生,他又走遍了皖南山水,登太行、泰山、雁荡、祁连、华山、九华等名山大川,寻找着山水的骨法和神韵,将山川的“物象”转化为心灵的“意象”, 将山骨山韵,化成胸中的丘壑。

在创造自己的艺术语境上,他遵循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师法自然,借古开今”主张,善于追求一种“色不碍墨,墨不碍色”的艺术效果。每当他创作好一幅画时,胸中便会自然涌起适合这幅画的古诗词。每每这一刻,他就提笔凝神,将诗意挥洒在宣纸上,使得作品更趋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

这种生命气息不仅来至于他笔墨的典雅和学养的深厚,更多地是来自于他的心境。

更特别的是,他信仰佛教,这给他的作品披上一层禅宗的光芒!

纵观他的作品,构图虽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他遵循法则。他总是在不断追寻和思考自然在生命过程中的一种运动状态,并力图去表现这一瞬间的境况。

王衍平创作的山水,大多是“心象山水”,是相互嫁接、相互移植而成的自然山水。他的山水画作品,不仅传统功力扎实,笔墨凝重厚实,而且构思奇妙,刻画细腻,工写兼用,大气磅礴,峥嵘华滋,空灵奇逸,苍茫屹然,意境隽永,在纯朴之中见精美,淡雅之中显匠心,体现出一种“天人合—”、“大道自然”的追求,流露出对生命、自然的深沉思考。

他画的是山的生命、山的灵魂。读他的画,一种原始的生命气息会在心底汨汨流泻,你会感受到那山的脉搏在跳动,会听到那山涧的清泉在轰鸣,会看到那山间的岚气在袅绕,会听到那山间的百鸟在欢鸣,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王衍平告诉我,笔墨当随时代。当代的现实主义,更多的是和生活接近,关注人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去阐述文化积淀,与时俱进,这就是当代画家的责任。所以,他的作品,不仅是用来记录客观世界的,更主要的是展现人们的主观世界的,充满着哲理深度和生活气息。

他善于画大画,这个“大”,不仅是画面大、新、奇,更是思想、学养、境界的一种综合体。

他的第一张大画画的是,悬挂在大蜀山烈士陵园安徽厅国家公祭日大厅近一百平米的巨作作品《中流砥柱》;紧接着,他又为高铁南站贵一号宾厅一幅8×1.8巨幅作品;为省委创作两张大画,为省政府创作一张大画……

目前,他被安排在合肥画院,为合肥市规划馆外墙创作巨幅作品,任山水创作组组长……

两年来,他代表自己和安徽在全国获得了十多个主题创作性金奖。

对于他的绘画成就,安徽省美协原主席张松说:“王衍平先生的画是目前我所看到的为数不多的,能够完全保持自己独立风格的新安画家之一,对颜色的领悟无与伦比。”

安徽省美协主席杨国新说:“王衍平所画的题材都是普普通通的,但由于他激情似火,那些画就像是从内心迸发处得一首绚丽的歌,犹如贝多芬的第五交响乐一样的跌宕起伏。全曲紧密无隙,无一个音符是多余的,呈现完整的调和性,燃炙着火热的情感。”

安徽省美协秘书长谢宗君说:“衍子的画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衍子的画风具有骨法用笔,作品有古人的遗风,与他曾经打基础时大量临摹明清大师的有不可分割的因素。气韵生动,形神兼备,画风既聚集了现代海派与浙派的小写意,又有新安画派小桥流水的柔情,作品能准确地突出了地方风情。”

……

德雅馨香铸浩然

除了在艺术创作上取得卓越成就外,在工作上,王衍平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从1985年庐江成立书画协会开始,他就担任副主席兼秘书长,然后到巢湖,任常美协务副主席、秘书长,再到合肥市,又担任美协常务副主席、秘书长一直到今……仔细一算,他前后担任秘书长这一职务竟然长达25年之久……

调他到合肥美协的时候,他甚至连中国美协会员都不是,但他凭着自己绘画努力、凭着自己连年获得全国美展大奖以及自己的人格魅力,获得了业内人士的尊敬!

格超梅之上,品在兰之间。这位多情的才子,不仅精通诗书画印,在庐江、巢湖、合肥美协工作的时候,还极力打造出一大批书画精品工程,把很多艺术家推向了艺术市场。

在工作中,对老艺术家,“他将他们顶在头上”;对小艺术家,“抱在怀中”;对那些疯狂热爱艺术而又水深火热的艺术家,他更是倾力支持和帮助。

“秘书长”看起来风光,其实它就是“中场发动机”。它不仅要做好美协的策划、联络、组织、服务、协调等工作,还要抓好美协工作的全面落实,并力求自己做到无私和奉献。

王衍平性格坚韧,谦虚好学,为人谦逊无论在哪个单位,只要是领导安排的事情,他都会努力做到最好。

他说,平台就是舞台。既然组织上给自己搭建了舞台,他就要在这个舞台上演好自己。

受佛学思想的浸染,他一心向佛,成人之美,以和为贵。

他自然、无私、平和,有种包容心;他不会拍马屁,无论是爱你还是恨你,他都要当面告诉你。这种心境,与先人宰相的心胸有何区别?

所以,对于他的工作,画友们都很满意,也很支持。

他经常去帮助一些值得帮助的人,去关心一些应当关心的人。有人慕名找到他买画,他却推脱说:“我的画还不行,我给你推荐几个大画家”。

通过两年多的努力,协会的工作做得有条有理。近几年来,他积极联络组织创作活动,举办艺术赏评讲座,张罗公益笔会,加强省际交流,去每个县采风创作……将协会工作做得风生水起。

除了做好美协日常工作外,王衍平还要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到处讲学,再加上自己还要创作等,每天都忙得可谓是晕头转向。

有一天,夫人看他这样忙,很心痛,就对他说:“人家经常对我讲,王衍平是个大慈善家、收藏家、鉴赏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依我看,你狗屁都不是!你到了合肥以后就不回家,不想家,不顾家。”

夫人广电毕业,知书识礼,通情达理,美丽贤淑,端庄大气,属于知性女人。夫人的这些话当然是爱的另一种表达。当年,夫人曾和他一起漫山遍野找石头,去古玩市场拣漏,如今,又帮他经营巢湖艺术馆,可谓是呕心沥血,哪有不理解不支持之理?

对于夫人的支持,王衍平深情地说:“有首歌唱得好啊,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而对我们来说,这枚军功章,她占一半大。”

王衍平说,我要感谢自己身后站着的、让我终身感恩的两位伟大女性:母亲和夫人!

母亲给了他生命,教会他做人准则;夫人既能上得厅堂又能下得厨房,教子有方相夫有道,在事业上给了他重要的帮助,在生活上给了他无微不至的关心,成为他相濡以沫的好伴侣……

为了感谢自己获得的所有关怀与关照、关心和支持,王衍平除了忘我工作、忘我作画予以回报外,再以广阔的胸襟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政议政,回馈社会、报效桑梓。无论是抗洪救灾、扶老助残,还是希望工程,捐资助学,到处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他在以不同的方式感恩着身边每一位默默关心与支持过他的人——

从小,父母的言传身教是他的启蒙,给了他榜样;读书求学时,老师的言传身教给了他知识,引导他走向正确的人生方向;走进军营,这座革命的大熔炉,培养了他刚毅的性格,使他有了明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走上工作岗位,领导的教育和培养,战友的关心和支持,使他在工作中信心百倍,游刃有余,不断作出新贡献……

这种感恩,不仅实现了他的人生一个重大飞跃,完成了他生命个体从“小我”走向“大我”的一个跨越,还使自己迅速并且成功的转换为一个肩负人生使命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民艺术家!

因为感恩和责任,从庐江到巢湖再到合肥,王衍平一直连任了五届政协常委,这在安徽省文艺界,确实少见。

有人问他,政协每年开都要开四次会议,怎么从来没见你请过假?对于这一问题,王衍平显得极其严肃。他说,既然我选择了政协组织,我就要尊重这个组织。既然尊重,我就一定会抽出时间去调研,写提案,去参加会议。

认识王衍平的人都说,他激情而有点狂放。了解他的人却说,他是一位艺术清教徒,赠与别人的是快乐,留给自己的是悲伤!

所以,生活中的王衍平,总是孤独地,用快乐和悲怆,在不断地燃烧着自己。一路走来,要感恩的人和事实在太多太多,他常说“梦里寻她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尾声

王衍平是一位非常全面的艺术家,他不仅擅长画山水,还善于画花鸟、人物,作品中所表达的,全是自己心灵的语言、情绪、个性和意识。

他的花鸟画出入明清诸家,笔墨冼练豪放,运笔疏朗,简略拙厚、形、神、意皆得;他笔下的人物画取法高古,形神皆备,那奇诡灵变、褂卧目间的笔法,那自如冲融、云走霞飞般的墨法,有着更多的内美和形式美的妙趣……

对于自己所取得的艺术成就,王衍平永远不满足,他常感叹着说:真是“墨点无多泪点多”哦!

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

对艺术本真的追求,这使得他在完成自己作品品格的同时,也完成了自身的精神品格。

一直以来,他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艺术的无限痴迷和热爱。而艺术,却总是弥漫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生命气息,让王衍平那颗心,深深地被感染、被震憾。

然而,令我们为之惊叹不已的,却是他比常人更为隐忍和坚强,更加淡定和从容。他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向我们绽放出了他绘画艺术、雕刻艺术、收藏艺术、奉献艺术的熠熠光辉。 

艺术是什么?王衍平说,它是引导收藏家消费的一个平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艺术家就是一个发明家。他创造了艺术。

最近,他又在忙着准备筹建一个院子——《还珠阁阁》就是把家中珍藏着的几千枚雪山、天珠、玛瑙、珠串,药师石等,还到楼阁里,展示魅力。

    对天珠的研究,王衍平一直持续未断。相传此珠子是几万年前外星球撞击地球时留下的,被大雪封住,后来,经过藏红花及骨粉等中药煎熬,戴着身上,百病不侵,成为藏族的信奉图腾。

他还正在积极筹办徽风百壶馆……

只有心地高洁方能品读德的高雅,只有心地聪慧方能领略艺的芳华。未来还有多少惊奇之事发生?这位行走在艺术大道上的朝圣者,还将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秫和惊喜?

我们拭目以待!

新闻来源:中国美术家注册网

中国美术家注册查询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美术家注册查询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美术家注册查询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消息来源:中国美术家注册查询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消息来源:XXX”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